绿色经济:我们需要在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作出选择吗?
企業不應再只著重投資回報,也應關注於自然、社会和未來世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探討綠色經濟學和可持續增長的挑戰。
header.search.error
企業不應再只著重投資回報,也應關注於自然、社会和未來世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探討綠色經濟學和可持續增長的挑戰。
长期以来,可持续增长对经济学家来说,只不过是指尽量提高公司增长率而不产生资金流动性问题。因此,可持续增长是公司在无需用额外发行股份或债券来融资的情况下,可以持续的增长率。
近年來,這種觀點已大幅轉變。隨著世界各地的人們愈來愈關注各種社会及環境挑戰,企業的增長率依賴在甚麼基礎上也變得更加重要。綠色經濟理論基本上認為所有經濟決定都應該考慮環境因素,而且應該在不產生損害環境的副作用下實現可持續發展。正因如此,企業不應再單單致力於自身的成功,而要顧及大自然、社会及未來世代的整體健康和福祉。
那些说「我们依照过去的方式经商」的公司将会财政转差。
宾治·霍姆斯特龙(Bengt Holmstr?m)?解释说:「大眾对环境的侧重和关注的确迅速增加。那些无视这点而只是说『我们依照过去的方式经商』的公司将会财政转差。我认為这是环境问题侵入商业生活的一种途径。」霍姆斯特龙是合约理论专家,经常就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发表意见,他本身非常关注不道德经商和消费的后果,例如海洋及空气污染。
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曾擔任一個制定全球可持續經濟增長策略小組 Commission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之主席。他表示私人機構的參與對解決社会重要挑戰是不可缺少的。這是由消費者、僱員和投資者一同推動的發展。
斯彭斯解釋說:「在 1980 年代,管理層沒有特定方針營運企業,而董事會總是投其所好。現在人們意會到社会面對的最嚴峻問題是由商界的漠不關心導致,這種漠不關心使得解決這些問題變得非常困難。」
他續說:「我們的情況正處於過渡階段,企業試圖將業務模式跟產生社会價值掛鈎。若環顧世界其他地方,你會發現即使是利潤豐厚及高回報的企業,他們的主要使命並不是高投資回報。我認為這是我們要走的方向。」
促進共融及可持續經濟發展是聯合國在 2015 年提出的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亦作為《 2030 年議程》的一部分。據聯合國表示,實現此目標的方法之一是推動支持創業、創造力和創新的政策。
全球暖化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引发新创意。
在 2019 年,保罗·罗默(Paul Romer)和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獲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兩位宏觀經濟學家均研究經濟增長,諾德豪斯將氣候變化納入所構建的模型,羅默則發現增長的確視乎新意念的開發。
羅默表示:「我接到瑞典打來的電話時,真正的好消息是比爾·諾德豪斯跟我一同獲奬。我們共同得奬傳遞出一個信息。全球暖化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引发新创意。」
罗默认為无需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之中作选择,不单是因為人们有能力开发新的及更佳的创意,还因為科技进步迅速。
「乐观是因為眼前的可能。科技带来的机遇实在很多。如果我们下定决心作出正确决定,进步便会继续。生活水平会改善。」
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做,而不阻碍经济增长的。新科技是其中一件我们必需做的事。
同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麦可·克雷默(Michael Kremer)表示同意。這位發展經濟學家解釋說:「人們有一種誤解,認為要應對氣候變化,經濟便無法增長。從經濟學立場來看,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做,而不阻碍经济增长的。新科技是其中一件我们必需做的事。」
「如果我们提供适当诱因,便可以发展新科技,有助在未来以较低经济成本改善气候。所以我认為科技进步在今后非常重要。」
要實現綠色經濟、聯合國界定的低碳經濟、資源效益和社会共融,若企業不採取更加平衡的目標是不可能的做到的。對可持續企業而言,投資回報和良好環境表現是密不可分的。
虽然转变朝正确方向发生,但仍然需要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斯彭斯说:「我们必须将各方面的可持续性纳入增长模式,否则价值不大。经济学专业从来无法得出全部正确的模式和解决方案,但经济学会不断发展而且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