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統計和數學方法開始引入經濟學的時候,劳伦斯·克莱因很快便成為了計量經濟學的佼佼者。他親歷經濟大蕭條的艱辛,渴望了解更多這種危機的本質。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創立了能夠準確預測經濟趨勢的模型,不僅適用於美國,亦適用於全球。在冷戰仍主導著國際時事的年代,克萊因與社會主義國家的科學家交流,以便了解如何解決世界經濟中的重要問題。

劳伦斯·克莱因

劳伦斯·克莱因

1980 年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摘要

出生:1920 年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

离世:2013 年逝世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格拉德溫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

获奖研究:创立计量经济模型及将它应用在经济波动和经济政策分析

总统先生你好:於 1976 年協調占美·卡特(Jimmy Carter)的經濟工作小組,但拒絕了加入其班底的邀請

非典型美式活动:在麥卡錫時代(McCarthy era),克萊因曾短暫成為共產黨員而得不到密西根大學的終身教席

渴望了解世界

在 1930 年代,克萊因是眾多為了解大蕭條成因而研究經濟學的美國人之一。他解釋:「我想了解為甚麼世界會遇到如此嚴重的問題。我成功以非常簡單的方式拼湊出數學與經濟學之間的關連。」

如何分析经济走势?

克萊因在 1942 年從加州大學獲得第一個學位時,就開始專攻後來成為計量經濟學的新科學方法。他想以有助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方式来实践经济学,因此开始分析经济波动,了解宏观经济整体如何运作。

如何回答经济学中的假设问题?

显然,没有人能够对一个数百万人不停做决定的复杂国家瞭如指掌,因此我们必须作出约略估计。

这正是克莱因尝试用他建立的模型所做的事情。他说:「我们有多组方程式,也找到符合这些方程式的价格和利率。我们考虑到监管机构施加的限制,尝试预测经济增长路径。」

通过克莱因的模型,他不仅开发出代表经济体的方法,还可以预测它会如何受到未来政策变化的影响,例如货币和财政或国际贸易政策。他说:「无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部分是无法解释的,我们的目标是用随机角度走模拟这部分。我们可以问,如果受到随机事件或错误判断打击,经济会怎样?」

使用计量经济学预测模型来挑战传统观念

二战期间美国仍在打仗时,克莱因被要求模拟战后美国的经济状况。人们认為经济会陷入萧条,但克莱因和他在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团队用模型说明不会出现经济萧条,因為之前被压抑的消费品需求会被释放,而且回家的军人也会进一步令需求增加。

克莱因说:「我们的结果显示经济将会相当强劲。会為实现我们称之為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带来很好的基础。」克莱恩的预测正确,而这并不是他唯一一次能够证明计量经济学预测準确性的案例。克莱恩準确预测了朝鲜战争和越战后的经济形势。

人們擔心戰爭和平解決之後,會回到 1930 年代的經濟衰退,但我們用模型顯示不會出現這樣的倒退。

经济体可以如何维持总需求?

儘管占美·卡特在 1977 年贏得總統選舉後邀請他加入政府工作,克萊因亦從未離開過他的學術職位,但經常會對政治發表評論。當從軍用生產向民用生產的轉變還是熱門話題時,他曾公開聲明,如果政府採取適當經濟政策,則可以維持經濟需求。

世界各国,请放下武器……

克莱因解释:「军事用品并不是為了产生未来的收入流而设计。」他确信,北约和华约国家都不会因转向民用生产而受到负面影响,而且如果人们容许几年的转变时间,失业率也不会增加。他的假设基於他自己的国际模型。

从人手计算到自动化

克萊因開始研究時,數據密集型分析仍然需要人手費力完成,直至 1950 年代中期,該流程才可使用機器自動化完成。

他說:「今時今日,我們可以在同一天,或幾分鐘內反複計算,而且非常快。電腦讓我們能夠在更廣泛的範圍內更詳細探索經濟問題 (Possibilities of economic life)。」

电脑如何永远改变经济学?

克萊因利用新技術建立了他的Wharton Econometric Forecasting Model,模型包含 1,000 多個預測經濟波動和商業狀況的方程式,研究稅收和公共開支變化的影響。

了解经济体如何互相影响

他解釋:「我將主要興趣的焦點從純粹的國內轉向國際。」我們曾經認為美國是一個封閉經濟體,但在 1960 年代末已變得更開放。」克萊恩明白,如果不非常仔細地研究世界經濟,就不可能真正研究美國經濟。

他加入了一個始於 1960 年代後期,名為 LINK 的國際研究項目。在克萊因的領導下,該項目協調全球不同國家的研究,從而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個全球計量經濟學模型。科學家希望,這種協調工作能讓他們分析一個國家的經濟變化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今天,LINK 仍在聯合國運作,並包含近 80 個國家。

中央计划经济模型

LINK 是克萊因關心國際學術對話的一個好例子。雖然他因為花費時間精力研究社會主義國家而受到批評,但他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中國的計量經濟學家建立了聯繫,並開始建立中央计划经济模型。

中國在 1970 年代開始實施經濟改革政策時,克萊因曾與他的中國同事討論推動經濟增長的方法。他亦曾使用其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墨西哥、日本和以色列的經濟。他關心國際情況,就意味著必須經常出差,因而有機會見識世界。

為甚麼经济学家不能期望自己永远正确?

虽然克莱因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已证明成功,但他承认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随着数据处理变得更加容易,他开始从事高频预测工作,但亦知道计量经济学家永远无法做到完美。

有了高速的电脑,我们可以得出非常快速的预测,并且紧贴不断变化的情况。

他说:「世界上有太多的经济杂讯,以至经济学家不能以科学角度期望他们所作关於人类行為的预测有多过叁分之二会是正确。我们都是在一个概率和误差的系统中运作。」

我们能否预测未来的宏观经济?

克萊因以計量經濟學模型及其預測全球經濟趨勢的能力於 1980 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委員會強調克萊因為預測模型的研究帶來史無前例的推動,並歌頌他:

很少經濟科學實證領域的研究人員能像劳伦斯·克莱因這樣,擁有這麼多接班人和這麼大的影響力。

為何各国必须找到更好的经济增长方式?

聽聽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的想法,了解各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產生長期積極影響。

更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