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同樣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曾宣稱:「哈利·马可维兹 (Harry Markowitz) 造就了華爾街。」不管他是否真的說過這句話,但這看法卻是真確的。馬可維茲雖然沒有創造華爾街,但幾乎是一手造就了我們今天所認識的華爾街。

哈利·马可维兹

哈利·马可维兹

1990 年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共同獲得)

摘要

出生:1927 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

研究领域:金融经济学

获奬研究:对投资组合管理理论的开创性研究

叁大偶像:約翰·馮紐曼(John von Neumann)、倫納德·薩維奇(Leonard J. Savage)和喬治·丹齊格(George Dantzig)

一点建议:凡事多元化及趁年轻开始

艺术爱好:「文学爱好莎士比亚、音乐爱好巴哈」

人生信念:「你可以用朋友来判断一个人」

教学风格:从来不以笑话展开讲课,因為往往无人笑

革变金融投资

年僅 24 歲的馬可維茲在芝加哥大學讀研究院時,撰寫了一篇關於投資組合選擇的文章。就是這文章讓他在 1990 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獲奬之前接近四十年間,他建立了投資組合理論、影響了學術研究對投資組合多元化的看法、改革了金融投資風險評估、創立企業、提供諮詢和開發了電腦程式語言 SIMSCRIPT,還獲得很多其他奬項和認同。

他说:「我因投资组合理论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奬,我的理论扼要来说就是『别孤注一掷』。不过,长远平均回报和回报变动性之间需要取捨,於是我以数学方法研究风险与回报的取捨。」

尽量分散投资,但当心风险。

别孤注一掷

得出這個要點的背後故事。早在 1950 年代,馬可維茲根據約翰·威廉斯(John Burr Williams)的《投資價值理論》(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便已知道一隻股票的預期價值應該是其未來股息的現值。馬可維茲說:「我認為由於股息無法確定,故此他指的必定是預期價值或平均值,後來他甚至提到只要充分分散便可抵銷風險並享有平均值。嗯,所謂『只要充分分散便可抵銷風險』的觀點的確可以應用於無相關風險 (Uncorrelated risks)。」

馬可維茲兩歲時全球陷入經濟大蕭條,他還在有生之年目睹 2008 年世界金融危機的後遺影響。他說:「顯而易見,特別是經歷過經濟大蕭條或股災的人都能意識到相關風險 (Correlated risks) 的存在,風險的相關程度不會完全消失。不過,理論跟現實並不吻合。」

「马可维兹造就了华尔街」

灵光一闪

馬可維茲意識到理論與實踐之間脫節,於是開始鑽研補救方法。要使理論與實踐保持一致,必須探求方法以數學思維表達股息預期價值的變動和相關風險的考量。於是他到圖書館從詹姆斯·烏斯片斯基(J. V. Uspensky)的《數學概率入門》(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Probability) 尋找各項變數和加權總和標準差。他說:「就是那時灵光一闪。投資組合的波動性不單止取決於組合成份的波動,還取決於它們在多大程度上同時上漲和下跌。」

不過,灵光一闪的影響遠遠超越投资管理的領域。誠如他的畢生好友馬田·古巴(Martin Gruber)所言,馬可維茲的研究「對經濟學有重大影響,因為這令我們開始明白不能單單看某一事物,亦須了解不同事物之間的關係。不論是不同國家國民生產總值之間的關係還是一國之內兩個股市的關係。它們往往同步變動,風險可以減少的幅度視乎它們相關程度而定。在馬可維茲的研究之前,從來沒有人關注過這點。」

免费午餐包括甚麼?如何以效率前沿减少风险?

毕生目标:开开心心

不用說,馬可維茲將烏斯片斯基的著作擺放在辦公室的特別書架上,同時還放了他自己在 1959 年出版的皮革釘裝著作和對他畢生重要的其他作品。他說:「當小商人從來不是我的目標。開開心心、面對有趣的問題、營營役役為的是基本生活和更美好的的生活。灵光一闪的時刻就是甜品,不常有且總是驟然而至。」

庆祝他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二十五週年

在城中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園,賓客雲集慶祝一個灵光一闪時刻的成果,就是馬可維茲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二十五週年紀念。

學者、金融業同事、朋友和家人從自全球各地前來恭賀馬可維茲的人生和成就。在眾人焦點下的馬可維茲一派優雅,他不忘道出自己認為「你可以用朋友来判断一个人」,即以一個人結交的朋友判斷其為人,而他一直在這方面都頗有運氣。有朋友和摯愛圍繞身邊已是美好的奬賞。這位諾貝爾獎得主跟賓客談天說地,以他廣博智慧、學識和好奇心吸引著賓客。以快將九十高齡來說,這一切實在難得!

你怎樣看哈利·马可维兹的熱門作品?

前同事賓客約翰·古巴(Martin Gruber)說:「雖然他年屆 88 但完全跟他 62 歲時同樣出色。」

馬可維茲回應說:「以前我是年輕的聰明小子,現在是聰明老頭。我在現時和過去的唯一分別是多年的經歷: 聰明小子、聰明中年和聰明老頭。」

开创事业

快將散場時我們最後一次聽見他說:「讓我對你們說個故事。人們興高采烈談論我獲得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我想告訴他們這個獎並非我的最大榮譽。我的最大榮譽是 1990 年聖誕節和新年之間在華盛頓一間大酒店的男洗手間得到的。」當時他獲美國金融協會邀請出席活動。當晚馬可維茲、跟他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和?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都有發言。當馬可維茲去洗手間時,鄰格有人對他說:

『 馬可維茲博士,謝謝你開創一個我們藉以謀生的事業。』這比得到諾貝爾獎更好。

為何各国必须找到更好的经济增长方式?

聽聽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的想法,了解各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產生長期積極影響。

更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故事